《记忆》(《Memory》)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首歌,它出自于安德鲁·劳埃德·韦伯的歌剧《猫》。该剧完成于1981年,现在已经成为音乐剧历史上最卖座的作品之一,2004年该剧也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连上演了9场。演出分两幕共21首歌曲,最经典的就是这首《memory》了。优美而略带哀伤的旋律,诗样的歌词,都使它令人过耳难忘。
《猫》剧中的故事是讲述一群贵族猫在礼拜夜推举谁上天堂,她们都讲述着自己富有的人生,豪华的生活,自己主人的才华,忽然来了一致流浪猫,动情的诉说了自己平淡流浪的生活,多么凄凉又是多么的丰富多彩,自己的信仰是多么的坚定,在她的述说间,还动情的唱了这首经典的《memory》,把整个歌剧带向了高潮,也正是在这幽幽的歌声中,她一步一步的迈向天堂,所有的的猫都面带崇敬的目送她而去……
这个歌剧反应了在当时社会上,上流人事和平民之间的差距和关系,表明天堂并不是富人才能及其的圣地,心灵的纯净远远比物质上的财富要让人充实。
《猫》中的舞蹈和音乐相当突出。为了传情达意,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。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,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,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。怎么好看怎么编,没有框框,别具匠心,不拘一格。尤其是那段长达十几分钟的“杰里克舞会”的舞蹈,场面宏大,激情澎湃,让人看得如痴如醉。
《猫》的舞台也极精彩。它的设计概念是“从猫儿眼里看到的世界”。《猫》的服装全按各个猫儿的形象特征来设计,共有250多套,上面逼真地绘出了不同年龄、性别的猫的肤色和皮毛花纹,每个演员都被画成了一个与其身份相符的猫脸,再配上30多个不同色泽和质感的假发,活灵活现地装扮出了一只只性格各异的猫儿。
而且《猫》有它精神升华的东西在里面,它是拟猫而不是拟人,但是又是按人类社会来描写猫族的,从音乐一开始就是族群仪式的场面,而到最后格雷兹·贝拉升入九重天,每一只猫都接纳了它,这也是人类社会惯用的,很像早期的宗教仪式,很神圣,可能感觉比人类社会的宗教感还强烈,甚至会让人类觉得惭愧,但同时又带着一种欢愉的东西,一种神秘的东西,它也来自于几千年来人们对猫的揣测、认识,神秘、信仰的东西都在里面了,看的时候会觉得很真切,但又不会太直白。所以,一场戏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,一个猫群就是一个人类的缩影。